某一個一起值班的日子,她開完一整天的刀累癱在醫局床上,睡到一半突然坐起來說:「我覺得我們拆人工關節的cup,真的很像油漆工人拆牆壁,都是從邊邊的地方開始叩叩叩」。 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她是自言自語?還是說夢話? 總之先陪著笑臉 「是、是、是,學姐說的是!」,沒想到笑臉都還沒收攏,碰的一聲她又倒下去睡著了。
事後想想,雖然像是夢話,卻似乎挺真實的。恩師王貞棣在面對revision THR必須拔除原本cup 的時候,也確實都是從邊邊角角開始著手。
術前評估
通常面對到必須要再置換人工髖關節的時候,我們首先會思考它背後的原因,這個時候患者定期追蹤所拍攝的X光片就非常重要;假設是手術後不久就wear或是歪掉,infection可能就必須放在心中做一個鑑別診斷;另一方面,如果追蹤過程中的片子前幾次都是好的,只是隨著使用時間越來越長,數年之後才osteolysis的病例,那麼可能與磨損比較相關。
如果排除了感染的因素,並且打算一次性重建,手術前的電腦斷層對於規畫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coronal cut,一定要來來回回仔細的看幾次,如果確定acetabulum wall 是好的,只是碗底的部分破掉,那麼可以稍微鬆一口氣,雖然一樣會是大動重建手術,相對於連wall都整個破掉而言,算是比較樂觀的了,再更樂觀一點說,說不定inner table是好的,硬的就更好辦,補graft換大一點的cup就好了。而如果stem也沒鬆掉,就可能也不需要更換,只是常常病人會有關節緊的問題,所以比較短的neck 還是要準備在旁。
正式手術
KL approach 進去之後, 先做 soft tissue release, dislocation 之後, 拔除原本的 cup screw並移除 cup。先前其實有介紹過,如果是陶瓷的liner,拿起來並不需要蠻力,只要選擇好的工具,對準liner cup邊緣,hammer敲一下,liner就會因為震盪而可以輕鬆取出。
而另一方面,如果是要把cup 移除,可就沒有那麼輕鬆切意了;現代的cup常常會有bone ingrowth 的設計,所以cup 和acetabulum之間常常會長著骨頭。
也因為這樣子,我們多半會使用特製的器具 「冰淇淋勺」,它的特點是有一個鉤鉤,可以伸到cup 和acetabulum的交界,用hammer慢慢的把cup 從acetabulum 清下來。
話說起來輕鬆,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恩師王貞棣的習慣是,他會抓著冰淇淋勺的木柄,然後hammer給助手敲,敲到手痠了就換另一個助手;我自己的感覺是一般敲到70~80下的時候最危險,上臂和前胸的肌肉都已經十分痠痛、疲勞,精神上卻又還不想放棄,也通常就是會在這個時候敲到恩師王貞棣的手;恩師王貞棣習慣帶著加厚的黑手套、不過通常還是會痛到要停下來甩個手,再示意你繼續,然後在堅持個十幾二十下之後換另一個助手敲;通常table上面會有三個助手,平均一個人會輪到至少兩次,也就是從邊邊角角開始,一路敲到中心到能夠把cup 卸下來,約莫需要600-700下。
很幸運wall完整而只有碗底破掉
這個時候,恩師王貞棣會用reamer reverse開槍,確定soft tissue都有清乾淨。
接下來碗底的部分塞上mesh;再一層一層鋪上 allograft;先用 Trial 夯實,再用 reverse ream 做出圓(但是都不可以太大力) 畢竟不可能很牢固,而深處就是腸子。
用 reverse Ream的時候,儘量用小 size;allograft 不要全鋪碗底,多鋪一些在碗口周邊身一點點處,才能補到最重要的 wall (wall對穩定度的重要性遠大於碗底,若是用大 reamer, 只會一直把 allograft推到碗底)。
耐心
恩師王貞棣的耐心是廣受好評的。事實上,利用allograft鋪滿、然後reamer reverse的過程也確實很需要耐心;每次鋪的少少的,一層一層的夯實,就像打地基一樣,多次的鍛造才能達到緊實。學弟們上刀的時候也可以注意,恩師王貞棣都是一次加一點點allograft,然後就用reamer耐心的一層一層夯實、隨著手感的回饋調整方向,看似平凡重複的動作、卻是頂級工藝的展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