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髖關節手術擺位
作為大教授團隊中的小跟班如我,在教授踏進手術室前把病友們的手術姿勢擺好是我的日常工作。這工作聽起來容易,眉目可多了。每個大老有每個大老的堅持和僻好,一個不留神記錯了習慣可是會被罵到臭頭的 L ,有些教授甚至會冷不防抽問你 『你把位置擺成這樣,是不是那個誰誰誰教你的?』,這時候如果又不慎表錯情,今天一整天可就難過了。
我這個禮拜就是前一天值班看急診沒睡好、一個不留神記錯了習慣、然後又不小心表錯了情、就這樣過了個從早被酸到晚的一天,趁著周末趕快寫個心得筆記來加強記憶。
擺位的重要性
事實上,也是有很多的病友們,關心自己在手術當中會呈現甚麼樣的姿勢。為了術後盡快地開始復健,很多醫院的麻醉科都開始用局部神經麻醉,或是脊髓麻醉來協助髖關節手術的進行,也正因為這樣,病友們在手術當中可能是呈現清醒、甚至上肢是可以移動的狀態 ( 當然在手術當中不建議病友們亂動)。站在病友們
的角度設想,的確是會想要了解自己接下來大約兩個小時的手術時間會呈現甚麼樣的姿勢。
另一方面,好的手術擺位能夠幫助手術順利的進行;而不良的擺位姿勢可能造成主刀醫師在手術過程中角度不佳、視野不佳、進而導致手術進行過程的不順利。
擺位之前,要先探聽主刀醫師的手術習慣
習慣這個東西是根深柢固的。對於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而言,就是醫師習慣站在甚麼樣的位置對髖臼(acetabulum)進行擴孔(ream);有的醫師習慣站在病友們的後方,好處是手術當中不用改變站位,可以節省時間;有些醫師則是習慣站到病友們前方去做擴孔(ream),好處是角度比較清楚。而前開(anteriolateral approach)、後開(posterolateral approach)的差異又更大了!目前我所服務的醫院大多數是後開(posterolateral approach),所以,以下就以後開為主的介紹囉!
輕鬆擺位的要訣是順序!!
病友們側躺後,先架好anterior side post ,對於會看到病友們前方擴孔(ream acetabulum)的醫師而言,不用擔心病友們不夠靠後的問題: 只要能夠確實把anterior side post下方的架子垂直手術床,然後盡量伸直,接下來尾側突出約40度(為了壓到pubic bone,而不要壓到肚子)。
病友們連同腋下墊(基本上我們會用兩個六吋棉捲製作)一起向前移動,保持trunk垂直地面的狀態下pubic bone頂到side post (如果是男生當然要小心一下重要部位不要壓到、卡到,然後尿管注意一下)。
利用兩根手指頭比 "1" ,頂住病友們兩邊的的ischial tuberosity,確認軀幹(trunk axis)是垂直於地面(手術台)
接著再架後方pelvic的side post
基本上與地面成45度的斜角,避免手術當中去卡到。
後面的side post的脖子,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架低一些,短一些會比較有力 (避免ream acetabulum的時候,pelvic晃動)。
接下來背後的side post純粹就是擋住 。
前胸的side post也純粹是擋住,不要太緊不要壓到chest wall 影響呼吸就大功告成了。
整個擺位完成之後,記得flexion + extension動一下hip joint,確定手術當中不會卡到。
如果是習慣站在病友們後方擴髓的醫師
輕鬆擺位的要訣是:
1. 病友們側躺以後,盡量往屁股側躺 ( 背後幾乎貼齊手術台最好! 記得,老師的腰不好) => 然後架上posterior hip 的side post ( 先架posterior)。
2. 確定基本上放入腋下墊之後,身體垂直手術台,之後才是放anterior side post,anterior side post盡量伸長,如果還是頂不到pelvic,有些醫師是可以接受墊布單的。
寧可supine,不要pronation ( 以免anteversion不夠)。 前胸後背一樣是hold住就好,不要太緊。
好的手術擺位,對於手術順利的進行相當重要。至於病友們的責任,就是如果希望手術全程保持清醒,那就注意雙手不要往下方「腰部」擺動,因為可能會干擾手術的無菌區域,進而影響到手術的進行。如果實在是無法保持冷靜,或是覺得聽見手術當中的聲音會覺得太過緊張,也可以跟麻醉科醫師討論,使用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在半睡半醒之中度過手術的時間;病友們的全力配合,也是成功的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可或缺的一環喔!